【品質工程】從頭打造公司品質體系的思考層面及經驗分享_Checklist的智慧

現在在這間公司建立品質體系的經驗很值得寫一篇網誌分享,主要是因為我開始了管理者的角色,開始嘗試規劃 各種有利於提升品質的流程與制度,我必須開始記錄這些經驗,以利我改正自己的錯誤。

在我剛到這間公司的時候,這間公司的主管認為品質就是檢驗。這當然是錯得離譜的觀念,我也立即指正這樣的觀念充滿瑕疵,不僅不經濟,同時也無法增進品質。公司充滿了退貨、在製品庫存、無所適從的作業人員,大家雖然認真工作,卻被不擅管理的管理者害慘了。在【品質工程】轉危為安 Out of the Crisis (1) 14項管理原則(上)【品質工程】轉危為安 Out of the Crisis (1) 14項管理原則(下)裡頭我們可以體認到公司內部80%的問題可以歸因於管理階層,而非作業人員。公司的管理方式正好與14項管理原則背道而馳,會得到上述的結果實在不令人意外。

由於來到公司的一個重點就是能親手操刀品質體系的規劃,於是我著手建立幾個常見的品質監測站點:試樣、進料監測、出貨監測。之所以不稱呼為檢驗,實是因為檢驗乃下下策,往往讓人產生依賴而不思前期規劃。試樣雖然擺在第一項,不過卻是最後才建構的,容後再提。進料監測遇到的問題可不小,主要的問題在於機構、光學及電子的圖面缺乏關鍵尺寸的定義,並且圖面標註品質很差。良好的品質往往取決於設計階段,設計單位根據客戶需求轉換成設計圖面規格,便要在此時定義關鍵尺寸及其量測方式和監測頻度等資訊。良好的圖面品質就要定義明確的圖面資訊須包含哪些項目,例如:關鍵尺寸、軸孔配合、外觀顏色、製程方法、加工基準面、圖面方向性、材質…etc。由於設計者未必能在設計途中想到所有須注意的項目,由管理者制定明確的設計規範項目是必須的。這一點與波克夏副董事長Charlie.Munger提倡的反向思維一致:在問要怎麼做會成功之前,先思考如何做會失敗。很顯然的,一張圖面若不標關鍵尺寸便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若將之寫成設計檢核表,則形成下列格式,並在設計開發時加以導入:

[圖面標註]

  • 圖面是否標註關鍵尺寸(球標)?
  • 圖面是否標註材質、外觀要求、方向性等特殊品質特性?
[軸孔分配/組裝公差]
  • 圖面是否在3D檔案做過干涉檢查?
  • 圖面是否確認組配件的軸孔配合?
  • 組配關鍵尺寸及活動件關鍵尺寸的設計公差是否符合設計目標?
[產品功能與圖面關鍵尺寸的展開]
  • 產品功能與關鍵尺寸的因果對應關係分析
  • 穩健設計
[DFM可製造性(或其他DFX)]
  • 製造組裝防誤設計
  • 製造人因工程考量
  • 半自動化或自動化組裝考量
管理者應該多從這方面著手改善,以求得便利的槓桿解(意即簡單省力的方法)。檢核表的英文叫做Checklist,翻譯為檢核表或檢查表,在專業領域幾乎都能看到它存在。例如航空業的機師訓練、醫生手術的過程、工廠管理,這些都是廣義的品質管理領域所涉及的範疇,大大提升了上述專業領域的品質,為管理者不可不多體會箇中含意。有一本書叫做「檢查表:不犯錯的秘密武器」The Habit of Top Professionals: THE CHECKLIST MANIFESTO,就彙整了這方面的資訊,值得一讀。管理者應該專注於思考如何根據失敗經驗及顯而易見的人性錯誤寫出簡短扼要的檢核表,並且在漫長的管理職涯中逐步增減檢核表中的項目。這就是Charlie.Munger不斷提出的農夫智慧:「我只想知道我會死在哪裡,這樣我就可以避免去那個地方。」

各個領域的智慧均不約而同指向同一個方向,就像繁星圍繞著同一個恆星打轉一樣。

瀏覽次數: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teractive Control 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