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工程】深厚知識_變異理論 Profound Knowledge_Knowledge of Variation

目錄

戴明博士師承蕭華特博士(Dr.Shewart)的管制圖技術,並且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緣際會將此技術傳到了日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百業待舉、民不聊生,急需要出口貨品賺取外匯以維持國家生計;美國為了避免日本走入戰後衰退的慘況,於是開放日本出口一些軍方用品給美軍,讓日本得以展開新生活。但麥克阿瑟留意到日本企業生產的產品都有品質問題,進口的貨品難以使用,於是輾轉透過他人介紹得知戴明博士是統計品質的專家,便請他前往日本企業進行教學。

戴明博士到了日本看見企業的生產狀況心裡就有了底,他立刻判斷針對個別企業的教學是無益的,便透過管道聯繫日本科學技術聯盟JUSE和日本企業的高層,進行了長期的教學,特別向公司的管理階層宣導品質管理的觀念。當時的日本人求知若渴,深深覺得戴明這個人教的知識十分有效,便紛紛群起效尤;很快的,全日本興起了一股統計品質管理的熱潮,更讓日本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事實上,日本的轉型也不過花了20年不到的時間,幾家知名世界大廠例如豐田的創辦人都是戴明理念的信奉者。

企業高層所得到的是一連串的觀念,稱為戴明14項管理原則,我們這邊暫且不提;我們這裡要提的是戴明引進的簡易觀念,稱為「變異知識」。

變異知識的根基就在於一個簡單假設: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事物。根據這項假設我們可以知道,如果要生產製造兩個很雷同的物品,就勢必得尋求某種方法來盡量達成,而這個方法就是SPC統計製程管制。變異知識協助我們更正確的理解世界,意即變異存在於各個流程、各個零件、各個機台當中;這些變異讓人們無法透過簡單的調整得到理想值,反而會越調整越差。
戴明博士設計了兩項實驗向大眾說明:

  1. 變異知識的普遍存在事實以及;
  2. 在變異存在的前提之下,我們如何避免錯誤

這兩項實驗分別是:

  1. 紅珠實驗 Red Beads Experiment
  2. 漏斗實驗 Funnel Experiment 

紅珠實驗是透過混合白珠與紅珠,並要求受試者嚴格遵守操作規定,使用一次可以撈取50顆珠子的杓子進行實驗。每位受試者均被要求不得撈取過多的紅珠,若超過一定數量的紅珠則會受罰。這項實驗的目的是要告訴管理者:每個作業員的績效表現80%是系統所決定的,當系統有這麼多紅珠出現時,要求作業員要降低紅珠的平均數量是不可能的;管理者應該負起消除紅珠的責任,不是作業員。

http://www.symphonytech.com/redbeads.htm

由於變異存在於系統當中,此時每位作業員撈取出來的平均紅珠數量會呈現統計穩定的趨勢;若將此趨勢繪製成管制圖則可輕易觀察到大家的表現雖然起起伏伏,但長期來看都是在管制界線內移動,所以其實應該視為統計穩定的狀態,而非每個人的表現優劣差異。

漏斗實驗則是進一步解釋在系統存在變異的前提之下,我們若想要補償這個系統,會導致系統變異變得更劇烈;此種情況被稱為「過度調整」Over-Adjustment。漏斗實驗是由一套固定高度的漏斗及彈珠所組成的系統,實驗方式透過彈珠落下的位置去幫助讀者了解,若因為單一量測值就判定系統的偏移,並且貿然補償這個偏移量,就會犯下過度調整的錯誤。
漏斗實驗共說明四種狀況,分別是:

Rule1:漏斗固定位置,不做任何調整
Rule2:根據上一顆彈珠的位置與目標的差異量,從目前的漏斗位置做等量且反向的調整
Rule3:根據上一顆彈珠的位置與目標的差異量,將漏斗移回規格中心並做等量且反向的調整
Rule4:將漏斗移往上一顆彈珠的位置

這四種方案當中,最違反人性直覺的方案最能降低變異,也就是Rule1。不採取任何動作反而比其他三種方案更能維持系統的變異量,這件事情很跳脫直覺,因此也就容易落入陷阱。在工作中我們若仔細觀察,其實不難發現這樣過度調整的現象。最好的例子就發生在生產線的開線檢查,如果作業人員用所謂的golden sample確認產線機台開線的狀態,並且根據golden sample單次量測所得到的量測值作為基準,貿然調整並補償了機台的參數設定,這種做法無疑就是犯了過度調整的錯誤。

正確的做法是反覆量測這件golden sample,如果量測值出現了穩定的偏移,我們才去補償這個平均的偏移量;否則就視為正常,持續觀察golden sample的狀況。

瀏覽次數: -

4 則留言

  1. 真正的關鍵不在員工,反倒在主管身上。最高經營者如果有變異知識,會大幅減少許多虛工、亦可以教導各員工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反倒是台灣的品質教育多半集中在技術面跟員工面,甚少提及主管的管理為企業帶來負面品質的影響。

  2. 我自己在傳產工廠做了業務窗口幾年,偶爾才會接觸到品質問題,但也深深覺得這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在稍加深入研究之後發現往往方法論似乎容易得出結果,但在實務上卻很難推行,例如: 怎麼把這些漏斗觀念推行到作業員裝機的過程中,或是把紅珠理論深植在工廠管理者? 更難得是…要怎麼讓保守的傳產暫拋開傳統的黑手師傅觀念,多接觸到這些觀念和知識。

  3. 閱讀JEFF高手的blog,讓我得到很多SPC的知識,雖然本身是統計系畢業也在品保體系打混多年,但是仍有許多值得探究的品保觀念能在此站中獲得,感謝JEFF分享的實用觀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teractive Control 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