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現代品質管理就不能不提到戴明博士。
品質管理的課本雖然會提到戴明博士,卻很少花時間解釋戴明博士與現代品質管理的關聯。
我們現在使用的車用品質系統IATF16949裡面的規範、要求以及知識體系均與戴明博士的理論有密切的連結。戴明博士發展出的深厚知識Profound Knowledge涵蓋的系統知識、變異知識、知識理論以及心理學,在實務上已有相當多的應用及闡述,並且協助推動企業持續進步。
他提到企業許多問題來自於董事會,而品質改善的關鍵就是董事會。根據他從事品質改善顧問的經驗中匯整出14項管理原則及七大管理惡疾,期望人們可以學會這些影響公司品質甚鉅的重要觀念。他更提出管理者必須具備系統管理的知識,以便辨識公司80%的問題屬於管理者,而非實際的作業人員;由於具備系統知識,管理者便能了解人們其實無時無刻受到環境系統的干擾,並非全由自身的作業所能控制。
【品質工程】轉危為安 Out of the Crisis (1) 14項管理原則(上)
【品質工程】轉危為安 Out of the Crisis (1) 14項管理原則(下)
【品質工程】轉危為安 Out of the Crisis (2) 管理惡疾與障礙 Disease and Obstacles
為了解釋系統管理與變異知識的關聯性,他更進一步提出「紅珠實驗」以便管理者了解作業人員是如何在一標準作業環境下持續受到變異的影響,造成作業人員非意願的績效表現起伏。但是令人納悶的是,紅珠實驗作為闡述系統知識與變異知識的橋樑,卻在台灣徹底失去蹤跡。Jeff身為工業工程背景的專職品質工程主管,卻在學生時代從未聽過此實驗,並且後續在中華民國品質學會或任何外面的品質課程中以及科技業職場上的相關人員口中均從未聽過此名詞,直到陸續購買戴明博士的書籍並研讀之後才逐漸了解他當初的理念及知識體系。光是這點就足以讓人對台灣產業界的未來感到憂心。
【品質工程】轉危為安 Out of the Crisis (3) 紅珠實驗 Red Beads Experiment
紅珠實驗的精神是運用 管制圖Control Chart 監測作業人員的績效表現,並且指出人員的績效差異並非來自於表面上的紅珠數量,而是來自於系統原始的表現—紅珠的比例。若人員彼此撈出的紅珠數量均在管制界線之內,這就表示作業人員的表現均屬於同一系統。若有人員撈出的紅珠數量落在管制界線以外,則表示該人員的表現較其他人為差,或者更佳。但在紅珠實驗裡,後者的結果是很難發生的。(隨機誤差可能會造成這情形)
管制圖的設計理念便是運用統計常態分配的原理,藉以繪製出統計分配中占比99.73%的區域,並且稱呼圍出這區域的界線叫做管制界線。造成樣本點超出管制界線的原因就叫做特殊原因,而樣本點在管制界線以內的變異就叫做共同原因。由於錯誤識別不同變異原因的成本很高,因此管理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明確分辨共同原因及特殊原因的差異,並且持續消除特殊原因的變異、持續降低共同原因的變異。
【品質工程】轉危為安 Out of the Crisis (4) 共同原因及特殊原因 Common Cause & Special Cause
然而,在消除變異的過程中管理者時常因為缺乏變異知識而發生一件錯誤,這項錯誤就是「過度調整」Over-Adjustment。過度調整指的是系統原先穩定的變異被單一解釋成 特殊原因的變異,管理者因此調整了原先不需調整的系統,造成更多的變異及不穩定。為了解釋這個現象,戴明博士特別發明漏斗實驗以便說明過度調整是一件適得其反的最佳範例。漏斗實驗特別能點出企業許多決策不當的情境,例如公司每季營業額本來就有變異,某一季特別低不代表業績持續下探,若因應某一季特別低的營業額進行管理上的特殊行動,則很容易造成更大的業績波動,長期來看對企業更加不利。
【品質工程】轉危為安 Out of the Crisis (5) 漏斗實驗 Funnel Experiment
為了更加了解戴明博士的學說理論基礎,另一本「新經濟學」也是不可忽略的著作。新經濟學可以與轉危為安的內容互相參照,更能體會深厚知識的架構。
【品質工程】新經濟學 The New Economics for Industry, Government, Education_Profound Knowledge深厚知識
2018年Jeff花了許多時間研究SPC的許多基礎問題,算是成功解決了心中許多疑惑。這些疑惑包括:為什麼Cpk要大於1.33才叫好?為什麼SPC要先看R Chart才能看X-bar Chart?為什麼光看Cpk會產生誤導?
除此之外,我還針對MSA進行徹底的研究,並且針對IATF16949 MSA manual裡面提到的MSA變異總和不等於100%想盡辦法找資料,終於給我在Amazon找到一本Wheeler教授的書講解現行%GRR的瑕疵與改善的方式。當然,學界的研究總是比較先進,台灣業界目前尚不知道這樣的錯誤與問題,所以很少人可以談到這方面的問題。
在研究品質工程之餘,我也持續進行好書的閱讀與紀錄,但時間利用及分配的狀況不太好,所以閱讀筆記的量就比往年少很多。
「真確」是透過Bill Gates網誌推薦找到的書,這本書大幅改變我對世界事物的觀點,也讓我從一個「覺得我是一個身在鬼島的可悲年輕人」轉變成一個「世界雖然不夠好,但他已經好很多」的輕熟大叔。我並非體會到自己老了許多歲,而是心態上徹底的轉變,也讓我開始在許多場合宣導相關的觀念,讓周遭的人更能了解我們接觸到的資訊往往會讓我們更悲觀、擁有更多偏見。人類演化的過程讓我們的大腦容易接收偏見,但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如何更客觀、更不偏看待各項事物,這會讓我們做出更多更正確的決策。
【閱讀筆記】真確 Factfulness (1) 那些跟我們不同的世界
【閱讀筆記】真確 Factfulness (2) 世界或許很糟 但持續在變好
【閱讀筆記】真確 Factfulness (3) 造成「偏見」的人類直覺
前些日子在媒體上看到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先生預計要寫自傳下集,便跑到書店找了這本自傳上集閱讀。他自律甚嚴,也是因緣際會因此年紀輕輕便當上德州儀器的副總,後來輾轉回到台灣接任工研院,又跑去台積電創業當董事長。
對我們年輕子弟而言,最中肯最實用的建議便是:立定目標、持續學習。在這點我還需要加倍加倍的努力才是。
相關文章
【2017閱讀筆記回顧】
【2016閱讀筆記回顧】
【2015閱讀筆記回顧】
【2014閱讀筆記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