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項國際品質系統都開始要求企業開始注重預防性措施,更花了許多力氣推廣所謂的風險意識(Risk)。我們都知道,品質活動相關的失效成本會隨著專案流程時間的增加而急遽上升,這表示如果我們想要降低品質成本(Cost of Quality),就必須搶在問題發生之前就預防它;但這也伴隨著接續的問題,「根本無從預料的事情,我如何預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深入了解「風險」(Risk)的意義。英文維基百科是這樣描述風險的:The possibility of loss, injury, or other adverse or unwelcome circumstance; a chance or situation involving such a possibility. 風險是面對損失、傷害或任何負面環境的機率。許多人不了解機率,因而無法深入體會風險的意涵,總以為風險代表著 無法言及的可能性,一種難以言喻的危險性;其實風險是一種完全可以量化的指標,其量化的標準就是機率。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問題,「根本無從預料的事情,我如何預防?」。如果我們從風險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問題的答案馬上迎刃而解。原因在於「根本無從預料的事情」這句話的思考角度來自於:事情區分成「可預料」及「不可預料」;而風險角度的思考模式則倡導事情應該只有「此事的發生機率(風險)有多高?」。換句話說,風險思維即是將每一件事情均視為具備某種發生機率的狀態;而傳統觀點則認為事情不是已經發生了,就是根本無從預料起。
回答完上述的問題,我們也差不多該導入正題了,既然風險是某件事情發生的機率,存在於發生與不發生之間的暫態,那麼什麼時候會是某種異常的風險最高的時候呢?答案就在本文的標題中,也就是當「變更」發生的時候。
茲舉幾個實務中因為變更而發生的異常:
- 客戶要求變更標籤格式A,廠內有人好心提供更易閱讀的A’,結果A’反而被誤用
- 工程調機時未將機台程式完整復歸,使面板切割機台走刀路徑多切一刀,導致面板破片
- 系統廠組裝線銲錫站人員調動,清潔PCBA焊點時塗抹過多溶液,導致ABS成分開關褪色,客戶索賠500萬台幣
- 供應商變更壓鑄製程為CNC製程,使用不同鋁材卻使用同樣陽極表面處理參數,導致CNC製程的孔徑內部尺寸低於規格下限,整批報廢無法使用
如果製程參數、材料、人員、機台、設計、客戶需求都很穩定,我們幾乎可以保證整個產品品質應該會維持在一個不錯的水準。但是實務上上述的條件非常容易改變,製程參數會調動、機台需要維修更換、材料穩定性起起伏伏、人員頻繁更動、客戶需求變來變去,此時我們在產品實現的過程中就會遭遇到極大的挑戰。會說是極大的挑戰,並不是說這個問題很難解決;相反的,我認為在技術層面上一點都不困難。然而真正困難的問題是在管理階層的觀念與心態上的轉換,也就是建立「風險」的機率觀點,與扎實的「變更管理」。
為什麼說這兩項最難?因為風險代表著每一件事都有其發生的可能性,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要預防風險,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評估流程中的關鍵事物的發生機率。然而這件事對沒有機率觀念的人來說根本是天方夜譚,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講什麼,不知道什麼叫做「每一件事都有其發生的可能性」。多數人會認為事情明明就還沒發生,你在講什麼機率高不高低不低的,這不是杞人憂天嗎?
另一方面,想要扎實做好變更管理,就必須建基在明確的風險識別能力上面,如果我們能清楚判斷風險的高低與發生可能性,我們就會放更多資源、更謹慎的態度處理每一項變更事項,也就更能夠降低異常發生的風險,預防問題及異常在前。
瀏覽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