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刻意練習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天賦」代表的含義

我們一般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自小的家庭背景,往往會因為自己無法達成某些成就而自嘲:「沒有某方面的天份。」若是唱歌不好聽,就說自己從小就是音癡,沒有音樂細胞;若是肢體不協調,就說自己沒有體育細胞;要是考試成績不好,就自我認定某種程度上自己智商不夠高。

許多人學過演化論,甚至將這種細胞思維怪罪到基因上頭,因而也有人稱呼自己「缺乏運動基因」、「沒有畫畫天份」,彷彿運動跟畫畫厲害的人都是與天俱來的本事。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主旨便是要使讀了此書的人了解,天賦不是決定所有事的因子,甚至我們根本無法單純以天賦解釋為何人們會成功,而某些人徒具天份而失敗。
堅信「天賦」會導致人們的自我應驗,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認定自己從此沒有該領域的天份;其實多數人只是單純需要多一點正確的刻意練習,並且建立起正確的心智模型。

不受限的心智

天賦論者屬於「固定型」心態,認為人們(尤其自己)無法達成事物是因為能力的限制。由於人們的才智有其限制,因此無法完成某個挑戰也是理所當然的。這種心態直接或間接造成人們無法再進步,認為成人基本上就是學習速度緩慢、大腦理解能力下降,進而認定自己就是沒辦法、就是不可能做到。
而「開放型」心態則迥異於前者,開放型心態的人傾向認為人們(尤其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該能力不受既定的條件限制,具有隨時調整、改進的機會,能夠依據不同的條件、變動,動態調整需要的能力,必要時能夠隨時學習新知以解決新的挑戰。
與天賦論定的心態相較,刻意練習所隱含的意義就是積極挑戰既有的目標。由於認知到人們的表現主要隨著練習的品質起伏,因此積極設立明確的目標、持續以不同方式挑戰限制,並且快速從成果中得到反饋,如此一來就能更有效率達成該領域的專家層級。這樣的心智認知會重新塑造一個人對這世界的認識,從而體認自己的表現多數取決於練習的成果,進而產生正面的自我期許,塑造出正面的人格特質。
就各領域的專業人士來說,不受限的心智代表全世界將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獲得更多更好的專業人才,大幅提升現有世界的表現。
對個人來說,不受限的心智表示相信自己能夠隨著年齡增長持續進步,取得一生不凡的成就。

心智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

刻意練習主要建構於一種翻譯為「心智表徵」的認知上,心智表徵指的是人們心理對於事物的理解程度,此能力能克服人類短期記憶的障礙,進而讓長期記憶進駐,藉此獲得卓越的記憶力、理解力、問題解決能力。
舉凡救人無數的外科醫生、技藝非凡的鋼琴演奏家、叱吒球場的籃球員及獲獎無數的科學家,他們共有的能力就是經歷的無數次練習所獲得對該領域專業的高超理解力:心智表徵。細膩的心智表徵能讓專家有別於普通人,普通人往往停留在「學會」的境界,而專家則擅於思考每一次的動作背後還有哪些能夠改善的細節。

為什麼我的練習沒有效果?

大部分人的練習是重複性的動作,並假設「重複練習就能提升熟練度」。但事實則是,人們越是熟練某個動作,即代表他不再思考這動作有無改善機會,自然就停留在一個層級,無法再進步。刻意練習作者建議如要獲得顯著的進步,最好先設定明確的目標,並且透過擅於教導學生的老師在旁提供練習時的建議,以便學生獲得及時地回饋;如果沒能找到老師,則可以效仿富蘭克林自學撰寫文章的經驗:迫使自己模仿專業的文章撰寫技巧,並且在寫完之後回頭檢視自己的文章與專業的文章有何差異,再回頭針對文章的差異分析自己還能改善哪些項目以獲得更好的練習效益。

如何應用刻意練習至SPC的學習?

我自己在讀書時認為統計品質工具中的SPC是很簡單的觀念,便對於細節不太在意,等到真正要由自己建立完整的SPC架構時便發現自己對於其中的細節不太熟悉,不了解為何如此設計。像這樣的現象就是我尚未建立SPC這套工具的心智表徵,導致只能隱隱約約說出個大概,卻無法掌握工具的精髓及應用的原理。
後來我學習的模式改採用詢問以下問題,再想辦法透過網路關鍵字及買書來增進我對各個問題的理解程度,融會貫通之後非常有效,與刻意練習的模式非常相似,茲列舉如下:
  • 為什麼X-bar R Chart要先看R Chart再看X-bar Chart?
  • R Chart與S Chart的詳細差異及運用領域有何不同?
  • 為什麼Control Chart多數採用n=5的抽樣?
  • d2是什麼?
  • 為什麼Cpk要大於等於1.33才算好?
  • 為什麼Control Chart的異常趨勢有這麼多種?有何理論基礎?
  • Control Chart與常態分配、統計推論、假設檢定有何關聯?
等到我能回答以上種種問題之後,我已經成為SPC的專家了,腦中會自動浮現出各種SPC的架構與圖像,也能夠自信的在各種場合用我自己設計的教材說明SPC的原理,成為SPC的大師。
各位讀者若有興趣,可以參考網誌內的各篇文章,裡面有我提到的各式各樣自問自答的紀錄,若大家也能這樣培養提出問題並思考箇中解答的話,相信能依照刻意練習書中所說的方式持續獲得成長跟進步。
瀏覽次數: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teractive Control 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