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步華爾街一書中一再提到效率市場這個名詞
就架構而言 此書可說是建構在效率市場的假設之上
因此在閱讀此書時 讀者們必須確實了解效率市場的意義及基本假設
效率市場的學者認為(你可以視下列條件為效率市場的假設)
1. 市場能夠迅速正確的反應新訊息 即便短期內反應不足
但長期而論 股價總能反應公司的正確價值
2. 金融市場不允許投資者獲得高於平均的報酬 卻不承擔高於平均的風險
換句話說 由於沒有人能持續預測市場 投資者即便找到短期可獲利的預測模式
也會因為市場終究會反應出公司價值而造成此預測模式失效
因此沒有人能透過預測市場 持續獲得高於市場平均的報酬
這兩項假設間接說明了市場的不可預測性
假如有某人宣稱他可以透過某種方法讓你獲得高於市場報酬的獲利
你可能就要擔心或許會承擔某種極高的風險(內線消息之類的)
而不是為了高收益而開心
基於對效率市場的了解—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及持續取得優於市場報酬率的低可能性
我們就能進一步了解漫步華爾街的作者為何在40年前就推廣所謂的ETF
一個簡單的論述如下:(內容節錄自作者自序)
投資者於1969年投資標準普爾500指數10,000美元 所有的股利皆重新投入股市
2010年他將從指數型基金中獲得463,000美元
而只從主動型共同基金獲得258,000美元
或者你也可以從國內的指數型投資者綠角的網誌中看到類似的資訊
其中也有提到類似市場不可預測的概念 也就是後照鏡的思維
市面上許多告訴你台股7000以下可以進場 9000以上要賣出的投資思維
其實都是用已經發生的事實告訴你要如何投資
正因為市場無法預測 這些論述無可避免會遇到錯過股市成長或攤平的機會
詳細的資訊及邏輯 還是要大家自行吸收才會真正得到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