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後感】看見台灣

  雖然台灣的媒體瘋狂炒作「看見台灣」,使得街頭巷尾無人不知曉這部堪稱讓台灣政府動起來的巨作,但我對這部電影的印象卻來自於導演齊柏林的專訪。
  電影從地球聚焦到翠綠的小島,台灣;從鳥瞰山林開始,一路編排著台灣知名景點,也一路帶著觀眾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初時吳念真導演的旁白還不多見,到得後來,他那混濁帶有親切台灣國語的語氣卻略顯責備。
  一切要從高山作物開始講起:冷冽的溫度恰好讓蔬果產生危機意識,植物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冰霜產生的晶體刺穿細胞壁,於是大量囤積糖分,成為我們最愛的高山高麗菜。這樣的作物也不只高麗菜,還有常見的水蜜桃、高接梨,甚至影片中提到的高山茶類,也全是台灣獨特的高山氣候造就的特殊產業。有吃的還不夠,高山風雅的活動還得要有風景秀麗的歐風民宿搭配才行,然後你便可以看見蓬勃的民宿矗立在沿路滿佈水管的路面、山坡。
  鏡頭再拉到南北城鄉,一邊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以滋養魚池裡的鮮美海鮮、一邊與山爭地,在山坡無止盡的開發,土地的價值全以鈔票替代。在山的另一頭,則是大量砂石淤塞的水庫;姑且不論建造水庫的利弊,光是滿山谷淤積的泥水便已徹底使水庫喪失功能,非但沒有達成原先預期的蓄水功能,反倒造成下游居民更大的危機。
  其實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從高空俯瞰台灣的視角正符合旁白一開始說的:「你沒看見,或許是因為你先前站得不夠高。」大家都瞭解台灣先天就有雨勢急湍、蓄水困難的問題,再加上國土計畫及人口生育爆炸,導致這塊土地早已不堪負荷。而這樣的劣勢與困境盡管是老問題,卻在近年才逐漸被重視。
  新生代的我們有比較健全的民主價值觀,亦有充足的網路媒介,可以讓我們以更客觀、更大範圍的宣導保護台灣的觀點,並以永續發展的前提開發環境。無論是從電影看見的台灣,還是你從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好山好水,請不吝分享這樣的美麗,也請不吝告知周遭的好友,用自己的每一分力量讓台灣更好。
瀏覽次數: 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teractive Control 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