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工程】為什麼管制圖裡面不能畫上規格界限? Why can’t draw spec lines in your control chart?

不可以在管制圖裡面畫上規格界限

在管制圖裡面畫上規格界限就是錯誤的管制圖 !
在管制圖裡面畫上規格界限就是錯誤的管制圖 !
在管制圖裡面畫上規格界限就是錯誤的管制圖 !

這句話很重要 所以講三遍 !

Do not draw specification lines in your control chart! 
Do not draw specification lines in your control chart!
Do not draw specification lines in your control chart!
It’s so important that leads me to mention it three times.

要了解為什麼不能在管制圖裡面畫上規格界限之前,我們必須明白管制圖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事情:
Before we get started to understand why we can’t draw specification lines in a control chart, firstly we need to know what does control chart tell us.

1.管制圖提供製程的觀景窗,讓觀察者能夠透過抽樣推估製程目前的變異。
Control chart provides a window of process to observers to estimate the process variation by sampling.

2.抽樣樣本提供品質特性在製程上99.73%分佈的資訊,並藉此判斷特殊原因及共同原因。
Sampling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of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makes us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Common cause and Special Cause.

3.製程的變異,包括位置變異Location以及寬度變異Width,可分別由X-bar chart及R chart獲得。
The variation of process including Location and Width, can be obtained by X-bar chart and R chart respectively.

製程變異V.S.符合規格

藉由以上三點我們可以清楚知道管制圖可以顯示製程所呈現的變異,而傳統的「符合規格」觀點則透過計算製程的良率來呈現產品的最終狀況,其不同處在於是否合格與變異是否穩定,這完全是兩件事。
“To meet specification” allow us to take advantage of product yield ratio as the only metrics to make decisions, but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variation is stable is totally different topics here.

記住,一個產品是否合格與其製程是否穩定是兩個獨立的議題,這表示我們會有以下四種可能性:
That means, we’ll have four combination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above: 

1.穩定的製程產出良品
To produce good products with stable process.

2.穩定的製程產出不良品
To produce bad products with stable process.

3.不穩定的製程產出良品
To produce good products with unstable process.

4.不穩定的製程產出不良品
To produce bad products with unstable process.

關鍵在於第二種情境和第三種情境

第二種情境表示公司有一條穩定產出不良品的產線,我們通常會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我們多數時候採取一種「有異常品很合理」的反應。然而真正應該面對的問題卻是「系統在統計管制內」的不合格品現象。回想「紅珠實驗」的例子,作業員個人無法脫離紅珠系統的影響,導致績效持續受影響,所以第二種情境的製程問題在於共同原因。

第三種情境表示公司有一條不穩定但可以產出良品的產線,我們通常會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我們一般都不會特別管它,然而真正應該面對的問題卻是「系統不在統計管制內」的合格品現象。長期來看,這樣的製程做出來的產品是否真的合格? 我個人是打上問號的,因為此製程並不具備預測性,因此你很難說當生產數量趨於大量時其表現仍然很好,所以此製程的問題在於特殊原因。會有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規格相對太寬鬆,無論製程能力再差也都能符合製程條件。

「符合規格」影響決策

回到本文的主題 「為什麼管制圖裡面不能畫上規格界限?」

透過上述的論述我們已經知道真正的關鍵在於我們必須正確地判斷製程變異的原因
唯有透過管制上下限來觀察製程的變異屬於共同原因還是特殊原因,我們才能正確的做出決策,正確的改善製程

若還是以規格的角度看待此問題,那我們就永遠不會朝向品質改善的方向前進了,這就是「為什麼管制圖裡面不能畫上規格界限?」的原因。

參考文章:

【品質工程】為什麼Cpk會引發誤導?
【品質工程】好的Cpk就表示製程能力就一定好? 那可未必
【品質工程】從IATF16949車用五大核心工具PPAP和SPC手冊談Ppk與Cpk的差異
【品質工程】IATF 16949 SPC Manual 為什麼Cpk >= 1.33會引發誤導?
【品質工程】SPC管制圖Cpk >= 1.33有兩種計算公式,使用時機跟差異在哪?
【品質工程】針對工作狂人文章中提及Cpk/Ppk錯誤資訊的澄清
【品質工程】SPC為何要「組內變異」最小、「組間變異」最大? SPC的抽樣原理 

瀏覽次數:29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teractive Control 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