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工程】IATF16949 MSA manual 4th edition 過度調整對量測系統的影響

原文翻譯:
「量測系統實務上常見的錯誤是在產線每天開線前用一件產品確認測試環境是否有偏移,如果有偏移的話就會開始調整製程;之後如果其他產品量測得到了其他結果,那製程又會以某種程度調動。Dr.Deming稱這種量測狀態以及相對應的決策叫做tampering–胡亂調整。」
「現在考量一種貴重金屬製成的塗層,重量被管控在5.00 grams;假設用於量測此貴重金屬的秤會有 +/-0.2 grams的變異,而且由於沒有做過量測系統分析,所以我們並不知道這個秤有這樣的變異存在。作業員依循的標準作業:每天開線以及之後的每個小時要用樣本去驗證此秤的狀況,如果量得低於4.90或5.10grams則作業員須進行調機作業。」
「開線時,假設金屬的製程製造出一個樣品4.95g,但由於量測誤差所以觀察到4.85g;根據標準作業的說明,作業員此時應該將製程機台參數往上調整0.15g,調整後的機台目前製造的狀況是5.10g,作業員再量測一次觀察到5.08g,根據標準作業此機台通過核可可執行製造作業。」
「這是在漏斗實驗中戴明博士用來說明胡亂調整的一個例子,量測誤差又更惡化這個問題。漏斗實驗的4項原則:
Rule1:除非製程不在統計管制狀態,不然不做任何調整
Rule2:將製程往最後一筆量測值的反向且與變異相同大小的量調整 
Rule3:歸零,並將製程往反向且與變異相同大小的量調整
Rule4:將製程往最後一次量測值調整」
貴重金屬秤重的故事是Rule3的範例,事實上Rule2、3、4只是讓變異更大,而什麼都不做的Rule1反而是變異最小的選擇。工作上如果什麼都不做,那不是很偷懶、很不積極嗎?我們工作一定要排定專案時程,期限內把改善專案交出來,最好Rule2,3,4一起導入,怎麼可以容許什麼都不做,讓工作繼續爛在那裡?
其實整個IATF16949品質系統文件都是承襲自戴明博士的品質觀念,這點可以從IATF16949本身的章節以及五大核心工具手冊中看到眾多註解都提到戴明博士看得出來。漏斗實驗可以說是介紹變異知識的兩大利器之一,另一個工具是紅珠實驗,透過漏斗實驗我們知道幾個事實:
1. 變異存在於各個流程 包括範例中提到的製造流程、量測流程
2. 當變異是穩定的、單純由共同原因引起的 此時我們任意調動製程會產生更糟的結果
3. 人們不清楚變異知識、不了解變異的影響時 改善是毫無效益的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以這個例子來說,我們應該觀察變異的來源,看是量測系統的變異、還是製造流程的變異,或者更多的狀況下,兩者的變異都存在並且互相影響。然後我們繪製管制圖,確認這些變異是否都是在管制內,屬於共同原因造成的影響;確認之後再透過實驗設計找出製程重量變異的因子,讓整體的重量變異縮小,縮小之後再根據管制圖持續監控變異,讓變異維持在統計管制範圍之內。

瀏覽次數: 6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teractive Control 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