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工程】建立SPC的正確流程 How to accurately build up SPC processes

2020/09/12修改文章

目錄

1. 確立明確的客戶需求
2. 透過設計開發、製程管理降低產品風險
3. 設立SPC管制圖加以監控(或其他管制工具)
4. 在製程的上游使用管制圖
5. 管制圖識別共同原因或者特殊原因並即時改善

品質優良的產品取決於合適的設計以及嚴密控制的製程。所謂嚴密控制的製程,包含了監控產品所有零件供應鏈的製造流程及整機的製程。這也呼應了我們長期談論的議題,品質等於降低變異的說法。

確立明確的客戶需求

如何取決那些項目需要監控,那些項目不需要監控,這個問題的答案來自於更前段的客戶需求分析、市場分析。如果客戶需求比較明確,那我們就可以採用品質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將客戶的非量化需求轉換成實際的產品規格參數;唯一的問題是,很多時候就連客戶自己本身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的需求,這時候的客戶需求比較不明確,傳統上會採用顧客需求分析區隔顧客市場。但是這種分析模式已經被創新者的兩難作者否定,並且訂出更好的需求分析方式,也就是「顧客情境需求分析」詳情請見「創新者的兩難」相關書籍。

當需求被轉化成明確的設計規格時,我們該做的動作是評估哪些項目需要被監控。這是因為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僅有有限的時間、有限的金錢、有限的空間;現代產品往往動輒數百項、數千項規格參數,勢必無法全數進入監控範圍,(即便有能力可以做到,也要反覆問為什麼要這樣做? 有其必要性嗎?)。這些規格參數就要採用80/20法則的概念進行篩選,找出影響鉅大的關鍵參數;為了要更有效率使用SPC,有一項原則也要掌握,這項原則就是在流程的越上游、越早期使用SPC其效果越好。

透過設計開發、製程管理降低產品風險

透過Design Review以Risk and process based thinking進行設計的討論是優良設計的前提,上述

設立SPC管制圖加以監控

在製程的上游使用管制圖

在實務輔導的經驗我們發現多數使用SPC的公司仍然有許多產品品質問題,其中一項關鍵就是運用SPC的時間點太晚,常常是產品成品階段才使用,這導致了受監控的下游製程仍然深受上游的不同因子變動而影響,造成變異仍然難以控制的結果。基於以上原因,在評估導入SPC管控品質特性時,必須思考品質特性是否有其上游特性,並盡早於上游架設SPC機制。

;但是品質涵蓋了產品所有零件供應鏈的製造流程及成品整機的製程供應鏈如何提供品質的證明 

其中包括:
維護工作環境的整潔、變更管理、產品追朔性、變異的掌控能力
對於統計觀念及工具的掌握能力 以及更重要的 高階主管對於品質的概念是否正確
會是影響成品品質的重要因素 然而這一點卻常常被忽略。許多企業對於供應商的審核機制往往只憑一張ISO品質系統證書,這不僅是一種怠惰,也是對品質的一種偏誤。品質系統證書僅能說明這家企業達到了品質的低標,完全無法證明其是否達到高水準的品質,一旦清楚這個道理,我們便能了解目前大多數企業掌控品質的能力其實相當薄弱。

識別共同原因或者特殊原因並即時改善

依據明確的參數設定並且在流程的初期就使用SPC將可帶來豐沛的收益,這些收益將顯示在企業的某些關鍵指標中。

例如:

工程變更的次數多寡。越多次數的工程變更表示設計開發流程有系統性問題,降低產品失效成本、不良品客訴處理成本、不良品重工成本、不良率的機會成本都能降低。

降低供應鏈成本 更少進料退貨、更少產線異常停線、更少客退品重工
贏得更多客戶訂單 品質精良的產品可以給客戶充分的信心

提升終端售價 品質精良的產品可以從紅海脫穎而出 進而以此作為招牌打入高端市場

藉此文章說明建立SPC的大致流程 遵循這個正確的觀念以及重拾對SPC的重視
無論哪個產業都能夠擁有最好的產品品質 
對品質工程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言討論 謝謝

瀏覽次數:27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teractive Control Chart